104个中国“历史常识”
1.禹是夏朝的奠基者,其子启正式建立夏朝。
2.夏朝是**个奴隶制国家。世袭制,由“公天下”变为“家天下”。
3.鸣条之战:汤灭夏,建立了商朝。
4.商朝的重要成就:历史有文字记录,发现甲骨文。
5.后母戊鼎,代表商代青铜制作的最高水平。
6.西周牧野之战:武王伐纣,战于牧野,击败商军,商亡,建 立西周。
7.西周国人暴动:周厉王残暴不仁,国人奋起反抗,周厉王出 逃,周公、召公“共和行政”。
8. 共和元年(公元前841年)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。
9.西周灭亡:周幽王“烽火戏诸侯”。
10.春秋五霸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间、越王勾践
11.城濮之战:晋国退避三舍,大败楚国,晋文公成为霸主。
12.战国七雄: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。
13.桂陵之战:赵魏之战,齐国孙膑通过围魏救赵,大败魏军。 14.马陵之战:齐魏之战,齐军在马陵伏击魏军并将其歼灭。
15.长平之战:秦国大败赵国。此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、规模 **的包围歼灭战。
16.秦皇统一在公元前221年,嬴政建立秦朝,定都咸阳,建立历 史上**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。
17.秦皇的政治制度:(1)皇帝制度,皇位世袭、皇权至上。(2)
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。(3)推行郡县制。
18.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**次大规模农民起义。
19.巨鹿之战:公元前207年,项羽破釜沉舟,大败秦军主力。 20.西汉建立:刘邦称帝公元前202年,刘邦建立汉朝,定都长 安,史称西汉。
21.文景之治:汉文帝、汉景帝统治时期,社会经济衰弱,朝廷 推崇黄老治术,采取“轻徭薄赋”“与民休息”的政策。
22.七国之乱:汉景帝三年,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诸侯国因 不满削藩而引起的内乱,史称“七国之乱”。
23.汉武盛世:(1)行推恩令、盐铁令,政权、财政权集中于中 央。(2)派卫青、霍去病北击匈奴;(3)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 议,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
24.王莽改制:西汉末年,王莽建立新朝,西汉亡。王莽仿照《周礼》的制度推行新政,朝令夕改,导致赤眉、绿林大规模 的反抗。
25.东汉光武中兴: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,以“柔道”治天下, 采取一系列措施,恢复、发展社会生产,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 社会危机。
26.官渡之战:公元200年,曹操打败袁绍,北方统一。官渡之 战是中国历史上**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。
27.赤壁之战:公元208年,孙刘联军打败曹操,三国鼎立格局 初步形成。
28.三国建立:公元220年曹不建魏,定都洛阳;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汉,定都成都;公元229年孙权建吴,定都建业。
29.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、犹亭之战,是三国刘备对东吴发动的 大规模战役,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**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 例,也是三国“三大战役”的最后一场。
30.西晋建立: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,建立晋,定都 洛阳。八王之乱西晋皇室内乱,导致西晋灭亡。
31.淝水之战:东晋谢安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,北方地区重新陷入 割据状态,东晋取得暂时稳定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32.淝水之战相关成语:草木皆兵、投鞭断流、风声鹤唳、东山再 起 。
33.南北朝时间:(1)北朝:公元386年到581年,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 北
34.齐、北周。(2)南朝:公元420年到589年,宋齐梁陈。
35.北魏孝文帝改革:迁都洛阳,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 化;学汉语;穿汉服;用汉姓;与汉族联姻;采用汉族的官制、律令;学习 汉族的礼法。
36.开皇之治:公元581年,杨坚建立隋朝,定都长安,隋文帝在位 二十多年,社会民生富庶、人民安居乐业、政治安定,被称为开皇 之治。
37.三省六部制: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。确 立于隋朝。
38.三省:中书省(决策机构,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)、门下省(审议机构,负责审核政令)、尚书省(执行机构)。
39.六部:吏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度支(后改为户部)、都官(后改为刑 部)和工部。
40.科举制从隋朝(605年)开始实行,到清朝光绪31年(1905年)废 除,经历了1300年。
41.李渊建唐:公元618年,李渊建立唐朝,年号武德,定都长 安 。
42.玄武门之变:公元626年,秦王李世民在长安皇宫的北宫门一玄 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。
43.贞观之治: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,被称为贞观之治,为后 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。
44.玄奘取经: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去天竺(今印度)取经。
45.开元盛世:唐玄宗开元年间(713-741)政局稳定,经济繁荣,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。
46.安史之乱:公元755-763年发生的一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 主导的政治叛乱,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,也造成了唐后期藩镇 割据的局面。
47.马嵬之变: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。756年7月15日,唐玄 宗逃至马嵬驿,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,并强迫杨玉环自尽。
48.王仙芝起义:公元875-878年,濮州人王仙芝领导下发动的一 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。
49.黄巢起义公元878-884年,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 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,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,也是唐末民 变中,历时最久、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。
50.陈桥兵变:公元960年,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,黄袍加 身,建立宋朝,定都开封,史称北宋。
51.澶渊之盟:公元1005年1月,宋真宗在位期间,宋与辽订立 和约,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、绢2万匹。此后宋、 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,礼尚往来,通使殷勤。 52.庆历新政:公元1041-1048年间,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 改革。范仲淹主持。主要内容:澄清吏治,高国强兵,厉行法治 。
53.庆历新政结果:社会矛盾并未缓和,土地兼并日益严重,冗 兵资费更是加倍,民族矛盾十分尖锐。
54. 王安石变法:1069年(北宋神宗),王安石推行新法,又称“熙宁变法”。颁布了农田水利法、青苗法、募役法、市易 法、方田均税法,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。最终变法失 败。
55.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:是宋神宗时期:(冗兵、冗官、冗费);内忧 外患。
56.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:
①强兵之法:保甲法、裁兵法、将兵法、保马法等。
②取士之法:改革科举制度、整顿太学、惟才用人;
③富国之法:青苗法、方田均税法、募役法(又称免役法)、农田 水利法、市易法、均输法。
57.王安石被列宁誉为“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”。
58. 靖康之变:公元1126-1127年,金军攻破东京(今河南开 封),烧杀抢掠,俘虏了宋徽宗、宋钦宗父子,北宋灭亡。
59.南宋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靖康耻,犹未雪,臣子恨,何时 灭!”
60.南宋建立:公元1127年,赵构在应天府南京(今河南商丘)继 承皇位,后迁都临安(杭州),史称南宋。
61. 绍兴和议: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合约,割地纳贡,并杀害岳飞。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。
61.崖山海战:公元1279年,南宋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 规模海战,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。此次战役之后南宋残余 势力彻底灭亡,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。****次整体被北方 游牧民族所征服。
62.元朝建立:1206年,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,尊称为“成 吉思汗”。其孙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,为元世祖,次年迁都燕 京,称大都(又被称为汗八里,意思为“大汗之城”)。
63.行省制度:三省制改为中书省一省独揽,地方设行省,由中央 委派官员管理,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。
64.行中书省: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,并为一级政区名称。简称 行省,或只称省。
65.管理台湾---澎湖巡检司:管辖澎湖、台湾地区,是我国在台湾 附近岛屿设立门政权机构的开始。
66.元朝对外交流: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· 波罗写下《马可 · 波罗游 记》一书,生动描述了大都、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,激发了欧 洲人对中国的向往。
67.明朝建立:公元1368年,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,推翻元朝政 权,建立明朝,即明太祖。明初定都南京,后来,明成祖朱棣迁 都北京。
68.洪武之治:又称洪武盛世,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 治世。
69.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,是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(1399-1402 年)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。燕王朱棣篡位登基,称明 成祖,迁都北京。
70.永乐盛世: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。
71.郑和下西洋:永乐、宣德年间,郑和于1405-1433年七下 西洋,从刘家港出发,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。
72.土木堡之变:1449年,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 境,明英宗朱祁镇亲率大军出征。八月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 也先率军包围,军队死伤惨重,英宗被也先俘去,兵部尚书 邝野、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,史称“土木堡之
变”。
73.戚继光抗倭: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。 74.明朝对外交流:原产美洲的甘薯、玉米、马铃薯、烟草、 辣椒、西红柿传入中国。
75.清朝建立:1616年,努尔哈赤建立后金;1625年迁都沈阳 (改称“盛京”),1636年,皇太极改国号为“清”,1644 年,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,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。
76.收复台湾: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岛
1683年,康熙皇帝命施琅收复台湾;1684年,清廷在台湾设 置台湾府,隶属于福建省。
77.设立军机处: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,君主专制达到顶峰。
78.管理西藏:1728年,雍正时期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,同 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。1792年,乾隆皇帝确立了西藏宗 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“金瓶掣 签”制度。
79.海禁政策:从明初开始,严禁私人从事海上贸易。清初,为镇 压抗清力量,首颁禁海令;康熙56年再颁禁海令停止与南洋贸易, 并禁止卖船给外国和运粮出口。
80.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(约公元前1600年)在商灭夏的战争中, 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(山西夏县之西)进行的一场决 战。
81.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,项羽率领数万楚军(后期各诸侯义 军也参战),同秦名将章邯、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(现 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)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,也是中国历史 上**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。
82.长平之战: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 争。赵军战败,此战是秦、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。
83.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、规模**、最彻底的大型 歼灭战。
84.长平之战相关成语:纸上谈兵。
85.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(公元前202年)十二月,在楚汉战争 中,楚汉两军在垓下(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)进行的一场 战略决战。
86.垓下之战的相关成语:四面楚歌、十面埋伏、霸王别姬、乌江 自刎
87.张骞的评价:“**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”、“丝绸之 路的开拓者”、“东方的哥伦布”。
88. “丝绸之路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把古代中国文化、印度文化、阿拉伯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的国际陆路通道。
89.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贸易交流:物种的引进与技术的输出。
90.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,是中国历史上**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之一。
91.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,曹军与袁军相持于官渡,曹操突袭袁军粮 仓,击败
92.袁军主力。曹操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。
93.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,是中国历史上**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之一。公元208年,曹操率百万大军讨伐孙权,孙刘联军,由周瑜指 挥,在长江流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,奠定三国鼎立格局。
94.赤壁之战是**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,也是孙、 曹、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**的战事。
96.商鞅是立木取信的主人公。
97.商鞅变法(秦孝公时期):预案:《垦草令》,增加“连坐法”,轻罪重 罚;废除旧世卿世禄制,奖励军功,禁止私斗;重农抑商,奖励耕织,特别奖 励垦荒;废井田,开阡陌,重农桑;实行统一度量衡,实行郡县制、废除分 封制。
98.洋务运动(自强运动)旗号:自强;求富
99.洋务运动指导思想: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(西方军事装备、西方新式 学堂、西方科学技术)
100. 洋务运动地方代表: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、左宗棠(晚清四大 名臣)
101.曾国藩:安庆内军械所,安排**批赴美留学生
102. 李鸿章:江南制造总局、轮船招商局、北洋水师等
103.左宗棠:福州船政局等。
104.张之洞:汉阳铁厂、创办自强学堂(今武汉大学前身)